news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18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儿科门诊被一股特别的暖意浸润。18岁的曾欣(化名)紧握着母亲王芳(化名)的手,手捧鲜艳的锦旗、芬芳的鲜花和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在医师节前夕,将这份迟到了十八年的谢意,郑重地送到了儿科主任医师曹廷容面前。
锦旗上,“医术精湛救危命,恩重如山永铭记”的字迹,不仅铭刻着一场跨越十八载的生命感恩,更无声续写着医者仁心的温暖长卷。
时间的指针倒回2007年,那时,仅三个月大的曾欣,因重度湿疹引发过敏性休克,幼小的生命危在旦夕。母亲王芳怀抱小曾欣一路疾奔,于中午12点半左右抵达原璧山县人民医院。
当时正值午休时间,诊室里只有曹廷容在值守,听闻有休克患儿急需抢救,曹廷容当即冲出诊室,吸痰、抢救,动作娴熟迅疾,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终于,曾欣脆弱的生命被曹廷容从生死线上拽回。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让王芳刻骨铭心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生产时麻药效果甚微,她熬过剧烈分娩疼痛才生下女儿,医生更建议她不宜再生育,女儿的平安便成了这个家最珍视的光。这些年来,王芳常将这段往事讲给女儿听,回忆时泪水总会不自觉滑落。这份刻骨铭心的记忆,悄然在曾欣心底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随着成长悄然扎根。
“妈妈总说,我的命是曹医生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曾欣回忆。在“救死扶伤”故事中长大的她,对这四个字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悟。小学时,学医的志向便已坚定——她要成为像曹廷容那样的医生,用医术守护生命。
在感谢信中,曾欣这样写道:我问过妈妈,为何不在当时或我记事了就来感谢您,她总说,当你真正理解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行为、真正走上医护道路的时候,再去也不迟。
前不久,曾欣如愿收到了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终于迎来了母亲所说的“合适的致谢时刻”。8月18日上午,当母女俩手捧鲜花步入儿科门诊,看到正在接诊的曹廷容时,积蓄了十八年的感激瞬间让曾欣红了眼眶:“真的特别感谢曹医生救了我,您当年的仁心义举挽回了我的生命,让我这十八年能够看到多彩的世界,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有了真正的理想。这些年我一直把您当作榜样,让我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我也想像您一样,走上医学这条道路,用医者仁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份突如其来的深情致谢,让曹廷容既意外又无比欣慰。“今天真的很感动。”她感慨道,“从医几十年,有过欢声笑语,也有过伤心痛苦,经历过徘徊挣扎,但最终选择坚持下去。救人,本就是医生的本分和职责,从未想过图什么回报。”
得知曾欣即将踏入医学院校,曹廷容眼中满是赞许。她特意拿出一副听诊器赠予曾欣,“你选择学医,未来能救更多人,这比任何形式的感谢都更让我高兴!”望着曾欣眼中闪烁的光芒,她动情地说:“今天看到你们,我觉得这条路值得有人坚守、发扬和传承,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医生这个崇高的行业。”
从十八年前惊心动魄的生死抢救,到十八年后温暖的信念传递,曹廷容医生当年一次出于职业本能的善举,不仅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更在不经意间点燃了一颗立志学医的心。如今,这场“迟到”的致谢,恰是医者仁心最温暖的回响——那颗十八年前种下的“救死扶伤”的种子,已在时光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足以治愈人心的璀璨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