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璧医名科】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5-08-25


砥砺奋进,科室发展历程与成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84年,是集临床麻醉、疼痛治疗、急救复苏及危重症救治为一体的临床科室。2021年获批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5年成功创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拥有中心手术室23间,其中有百级手术室5间、数字化手术室2间、复合手术室1间、负压手术室1间。年麻醉总量约3.1万台,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52%,处于市级先进水平。


图片







专业人才队伍,铸就坚实后盾

图片


医护人员共85人,其中医生28人,护士57人;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11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5人;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重庆市护理职业学院教授1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常委1人,成渝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委会常委1人,重庆市医学会麻醉专委会委员2人,重庆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委会委员1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手术室护理管理专委会委员1人,重庆市护理学会麻醉护理专委会委员1人。








特色技术,引领诊疗前沿

图片


1.心脏大血管手术的麻醉技术:目前麻醉科能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心脏瓣膜置换、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小切口心脏病矫治、主动脉夹层及溃疡等各种复杂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及监护工作,并且具有全面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呼吸治疗技术、脑电监测技术、肌松监测技术、自体血回输技术等,可高质量完成各手术科室疑难、重特大手术的麻醉,从而为本院各科室的诊断或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图片

心脏大血管手术的麻醉技术


2.俯卧位ERCP手术的喉罩全麻:俯卧位ERCP手术的喉罩全麻为胆胰疾病精准内镜诊疗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案,具有麻醉深度可控、苏醒快、安全性高、便于内镜医生操作、并发症小的优点,尤其是对年龄大、体弱多病的患者尤为适宜。适应症:ERCP相关手术。


图片

俯卧位ERCP手术的喉罩全麻


3.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是医学技术的一次飞跃,使“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成为现实,是麻醉医生在术中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力措施。自体血液回收就是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手术中没有被细菌、病毒和癌细胞等污染的血液进行回收,通过清洗、过滤和浓缩后再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减少患者失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技术。








专家名片

图片


图片

张  帆

麻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麻醉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九三学社社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委会常委、

成渝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委会常委等

长期参与危重症手术的麻醉,尤其在心脏手术、小儿手术、老年患者手术、围术期失血性休克抢救方面颇有建树。

发表SCI论文10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曾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面上课题1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1项。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编写英文版麻醉学教材1部,目前受聘为《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


图片

王艳冰

麻醉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20年,熟练运用各类临床麻醉操作技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高龄、危重、疑难、复杂、重症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症监测和急救复苏等。

担任重庆市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麻醉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肝胆胰MDT学组委员。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2篇)。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1项。共主持重庆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


图片

程  剑

麻醉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民盟盟员

担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心血管手术、高危产科患者及小儿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1篇)。


图片

杨开兰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30年,熟练掌握各类临床麻醉操作技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高龄患者手术、高危产科患者及小儿麻醉、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多次参加国内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3篇。


图片

刘兴荣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尤其在小儿麻醉、产科麻醉、危重症手术患者的麻醉与抢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国内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4篇。